揭秘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设备核心技术:温湿度协同控制新方案
传统温湿度控制的痛点
传统试验设备的温湿度控制多采用独立运行模式,温度调节与湿度调节缺乏联动机制。在实际测试中,制冷系统运行时会导致湿度下降,而加湿过程又可能引起温度波动,这种相互干扰使得温湿度难以同时稳定在目标值。此外,传统 PID 控制算法在面对快速温湿度变化或环境时,响应速度慢、调节精度低,无法满足电子、汽车等制造领域的严苛测试需求。
多传感器融合监测网络
新方案在设备内部构建三维立体的传感器网络,部署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、露点传感器及风速传感器。这些传感器以每秒 100 次的频率采集数据,实时监测箱内不同位置的温湿度分布、气流速度及露点温度。通过数据融合算法,将多源数据整合分析,精准捕捉温湿度变化趋势,为协同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。

动态耦合控制算法
突破传统独立控制模式,研发基于模型预测控制(MPC)的动态耦合算法。该算法通过建立温湿度变化的数学模型,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温湿度的变化趋势。当温度或湿度发生变化时,算法会同步计算另一参数的调整策略。例如,在降温过程中,系统预判到湿度会下降,提前启动加湿装置,并根据温度下降速率动态调整加湿量,实现温湿度的同步调节。
智能调控执行系统
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温湿度调节装置,包括高效制冷机组、纳米陶瓷加热元件、超声波加湿器及转轮除湿机。各装置由智能控制器统一管理,根据动态耦合算法的指令,实现毫秒级响应。在环境模拟中,制冷系统与加热系统可协同工作,快速实现大温差切换;加湿与除湿系统则根据湿度需求精准调节,确保温湿度控制精度达到温度 ±0.3℃、湿度 ±1.5% RH。

节能高效运行
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设备运行逻辑,避免温湿度调节装置的无效工作。在常规测试工况下,设备能耗降低 35%,同时延长了制冷压缩机、加热元件等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,减少维护成本。
灵活场景适配
支持自定义温湿度循环曲线,可模拟热带雨林、极地气候等复杂环境。针对不同行业需求,系统预设电子、汽车、军工等多种测试模式,用户只需一键选择,即可快速配置最佳的温湿度协同控制参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