测试样品表面有冷凝水,会影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结果吗?

信息来源: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

作者: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

浏览量:1685 次


一、冷凝水对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结果的核心危害
1. 温湿度参数失真,违背试验设计初衷

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核心价值是为样品提供 “均匀且可控” 的温湿环境,而样品表面冷凝水会打破这种平衡。例如在车载芯片 “-40℃~85℃循环 + 60% RH 恒湿” 测试中,若样品表面因温度骤降形成冷凝水,水珠会吸收环境热量,导致样品局部温度比设定值低 3~5℃,同时水珠蒸发会使周围湿度瞬时升至 80% RH 以上,造成 “低温段湿度超标、高温段温度滞后” 的双重偏差,使芯片耐温湿性能的检测数据失真,无法反映真实使用场景下的可靠性。


2. 样品物理 / 功能损坏,导致误判耐候性
不同类型样品对冷凝水的耐受度差异极大,冷凝水往往会直接破坏样品结构或功能,进而误判为 “样品耐候性不达标”。如测试柔性 OLED 车载显示屏时,冷凝水会渗入屏幕模组的封装缝隙,导致背光层短路、触控响应延迟,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残影,而实际问题源于冷凝水而非显示屏本身的耐湿热能力;对于半导体晶圆,冷凝水与晶圆表面的金属电路接触会引发电化学腐蚀,导致电路导通性下降,误判为晶圆材料的耐蚀性不合格,严重影响产品研发或量产检测的决策。
3. 数据重复性差,试验结果失去参考价值

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需保证 “相同条件下结果一致”,但冷凝水的产生具有随机性 —— 受样品摆放位置、内胆气流分布、设备温湿切换速度等因素影响,每次试验的冷凝水形成位置、量均不同。例如测试动力电池电芯时,一次试验冷凝水集中在电芯正极,导致局部容量衰减 10%;第二次试验冷凝水在电芯侧面,容量衰减仅 3%,两次数据偏差远超标准允许的 ±2% 范围,使试验结果无法用于评估电芯的真实耐湿热性能,失去数据参考意义。


二、冷凝水产生的关键成因(结合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特性)
冷凝水的本质是 “样品表面温度低于环境露点温度”,其产生与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运行参数、结构状态及样品摆放密切相关:一是设备温湿协同控制不足,若温变速率设定过快(如超过 5℃/min),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湿度调节模块(如蒸汽加湿、分子筛除湿)无法同步跟进,导致环境湿度先于温度达到设定值,样品表面因温度未跟上而低于露点;二是样品摆放不当,若样品紧贴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内胆壁或相互遮挡,会阻碍内胆风道的 “上送下回” 气流循环,造成样品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形成 5~8℃温差,触发冷凝;三是设备核心部件异常,如蒸发器结霜导致制冷效率下降、湿度传感器位置偏移导致检测滞后,均会使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温湿控制精度下降,间接引发冷凝水。
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均转载至互联网或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或拔打24小时电话:4007622123!

测试样品表面有冷凝水,会影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结果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

浏览量:1685 次


一、冷凝水对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结果的核心危害
1. 温湿度参数失真,违背试验设计初衷

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核心价值是为样品提供 “均匀且可控” 的温湿环境,而样品表面冷凝水会打破这种平衡。例如在车载芯片 “-40℃~85℃循环 + 60% RH 恒湿” 测试中,若样品表面因温度骤降形成冷凝水,水珠会吸收环境热量,导致样品局部温度比设定值低 3~5℃,同时水珠蒸发会使周围湿度瞬时升至 80% RH 以上,造成 “低温段湿度超标、高温段温度滞后” 的双重偏差,使芯片耐温湿性能的检测数据失真,无法反映真实使用场景下的可靠性。


2. 样品物理 / 功能损坏,导致误判耐候性
不同类型样品对冷凝水的耐受度差异极大,冷凝水往往会直接破坏样品结构或功能,进而误判为 “样品耐候性不达标”。如测试柔性 OLED 车载显示屏时,冷凝水会渗入屏幕模组的封装缝隙,导致背光层短路、触控响应延迟,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残影,而实际问题源于冷凝水而非显示屏本身的耐湿热能力;对于半导体晶圆,冷凝水与晶圆表面的金属电路接触会引发电化学腐蚀,导致电路导通性下降,误判为晶圆材料的耐蚀性不合格,严重影响产品研发或量产检测的决策。
3. 数据重复性差,试验结果失去参考价值

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需保证 “相同条件下结果一致”,但冷凝水的产生具有随机性 —— 受样品摆放位置、内胆气流分布、设备温湿切换速度等因素影响,每次试验的冷凝水形成位置、量均不同。例如测试动力电池电芯时,一次试验冷凝水集中在电芯正极,导致局部容量衰减 10%;第二次试验冷凝水在电芯侧面,容量衰减仅 3%,两次数据偏差远超标准允许的 ±2% 范围,使试验结果无法用于评估电芯的真实耐湿热性能,失去数据参考意义。


二、冷凝水产生的关键成因(结合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特性)
冷凝水的本质是 “样品表面温度低于环境露点温度”,其产生与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运行参数、结构状态及样品摆放密切相关:一是设备温湿协同控制不足,若温变速率设定过快(如超过 5℃/min),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湿度调节模块(如蒸汽加湿、分子筛除湿)无法同步跟进,导致环境湿度先于温度达到设定值,样品表面因温度未跟上而低于露点;二是样品摆放不当,若样品紧贴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内胆壁或相互遮挡,会阻碍内胆风道的 “上送下回” 气流循环,造成样品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形成 5~8℃温差,触发冷凝;三是设备核心部件异常,如蒸发器结霜导致制冷效率下降、湿度传感器位置偏移导致检测滞后,均会使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温湿控制精度下降,间接引发冷凝水。
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均转载至互联网或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或拔打24小时电话:4007622123!